北京历史上湿地资源丰富,分类较多,素有“海淀”、“温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根据已有资料统计,北京湿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依照相关程序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区划,是根据规划区资源特征和分布情况,为实现规划目标将湿地公园划分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地理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建设方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功能不同,国家湿地公园可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保育区可供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可供开展退化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培育活动。宣教展示区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利用区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以及其他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活动。管理服务区可供湿地公园管理者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
数据禾(databox.store)根据北京市林业草原局发布的北京市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文件,收集截止2020年底的北京市国家湿地公园本底资料。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下,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图上同名点的地理匹配,实现北京市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区划图与卫星影像之间的地理配准。然后,对每个国家湿地公园的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进行面状要素矢量化。最后,对面状要素进行拓扑检查,修改合格后,完成北京市国家湿地公园数据的制作,共计2个国家湿地公园。包括: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