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简称“晋”,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西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39个。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从级别上,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从空间构成上,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根据山西省环保厅、林业厅等部门发布的自然保护区名录,以及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收集截止2018年3月的山西省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料。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下,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图上同名点的地理匹配,以及经纬网格间的误差计算,实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与卫星影像之间的地理配准。然后,对每个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进行面状要素矢量化。最后,对面状要素进行拓扑检查,修改合格后,完成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数据的制作,共计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交界处,面积24800公顷,198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动物。
(2)空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沁源县、古县境内,总面积10116.8 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623.3公顷,缓冲区面积2204.7公顷,实验区面积3288.8公顷。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油松为主的典型暖温带针阔叶森林生态系统体系和以褐马鸡、金钱豹等为代表的珍稀动物。
(3)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的北端,宁武县、五寨县、岢岚县交界处,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物褐马鸡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暖温带残存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区中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保存有大面积华北落叶林和大片的云杉林。
(4)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蒲县、隰县境内,地处吕梁山脉南端,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总面积20617.3公顷,森林覆盖率68%。保护区始建于1993年。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珍禽褐马鸡和中国特有树种白皮松。
(5)黑茶山
位于山西吕梁山中段,有山西省2002年批准建立黑茶山自然保护区,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为24415.4公顷。主要保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草原交错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对象有褐马鸡,原麝,金钱豹,紫点杓兰,青毛杨等。
(6)阳城莽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中条山东端的晋城市阳城县境内。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73公顷,享有“山西省动植物资源宝库”美称。区内秀美别致的自然景观,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被誉为“华北一绝,山西桂林”。
(7)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交界处,地处吕梁山脉中段,属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特有的珍禽褐马鸡及其栖息地。总面积1044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东南部,地处中条山的中西端,总面积24276.70公顷,森林覆盖率88.7%。保护区内拥有森林类型多样、森林面积、保存状况基本完好的栎类林,作为我国华北地区典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重要种质资源和基因库,对于整个华北地区森林经营和森林重建具有重要的价值。
*样例数据下载*: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河南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黑龙江朗乡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