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从5000m 以上渐次递减至4000m 左右。西藏辐射强烈,但气温低,年均温为-2.8—12.0℃,降水和气温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西藏人口稀少,居住相对集中,尚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和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区。在国家的支持下,从70年代起,西藏自治区加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资金投入,并在珍稀动物栖息地、繁殖区划定禁猎区,先后建立了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通过长期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管理制度,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分类分区分级分部门”管理制度。【分类】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按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生态系统、野生生物和自然遗迹三大类别9种类型。【分级】按事权划分原则,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4级: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自治州)级、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级。【分区】在自然保护区内部按照主导功能性差异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对各功能区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分部门】我国自然保护区采用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数据禾(databox.store)根据西藏省环保厅、林业厅、农业厅、国土厅等部门发布的自然保护区名录,以及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收集截止2018年3月的西藏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料。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下,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图上同名点的地理匹配,以及经纬网格间的误差计算,实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与卫星影像之间的地理配准。然后,对每个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进行面状要素矢量化。最后,对面状要素进行拓扑检查,修改合格后,完成西藏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数据的制作,共计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西藏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市区西北,呈东西带状分布。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 ,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被誉为拉萨的“大氧吧”,有“拉萨之肺”、“天然氧吧”之称。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湿润的气候和丰美的水草在高原上十分难得,每年引来大批赤麻鸭、黄鸭、西藏毛腿沙鸡、斑头雁、棕头鸥、戴胜、百灵和云雀等各种野生鸟类。
(2)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包括三大块分布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黑颈鹤主要的越冬夜宿地和觅食地,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地。黑颈鹤也是所有鹤类中唯一以高原为主要栖息地的种类,该保护区作为珍惜水禽重要的栖息地、越冬地,保护价值非常大。
(3)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类乌齐县西部,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马鹿、白唇鹿等野生动物和青藏高原亚高山森林与高山草甸过渡区附近自然植被为主的动物及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4)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芒康县,中国第二个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斑尾榛鸡、马来熊、绿尾虹雉等珍惜濒危动物及其生态系统。该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山地生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属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5)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聂拉木县、吉隆县和定结县。是以保护极高山生态系统、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分布于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为主,同时保护当地藏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6)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藏北那曲市嘉黎县麦地卡乡,总面积88052.37公顷。保护区属于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范围是以麦地藏布为中心的拉萨河源头生态敏感区域,主要保护对象为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 2004年麦地卡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
(7)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主要保护对象为保存完整的、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及多种大型有蹄类动物。羌塘自然保护区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地区,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空旷无边的草场以及皑皑的雪山和冰川,而且有众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种类十分丰富,共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被誉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8)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跨申扎、尼玛、色尼、安多、班戈5县区,总面积18936.36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Ⅰ级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所收录物种名录的世界珍稀濒危鸟类黑颈鹤及其繁殖栖息的湿地生态系统。
(9)西藏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西南与印度毗邻,南部与尼泊尔以喜马拉雅山为玛旁雍措湿地界,总面积 101190 公顷。该湿地是黑颈鹤、藏羚羊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的重要栖息地,是其重要的迁徙走廊或繁殖地。湿地内栖息的物种包括黑颈鹤、藏羚羊等,均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对维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0)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垂直带带谱及野生动植物。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4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在30米~50米之间。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11)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东南面的察隅县中部, 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扭角羚、孟加拉虎等濒危动物。察隅慈巴沟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地质、冰川、气候、水利等众多科研领域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重要的科研基地,并为人类进一步深入认识自然规律做出重大贡献。
*样例数据下载*: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河南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黑龙江朗乡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
*样例数据下载*: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