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台风侵袭北大仓,粮食产量危险吗?
01
世界黑土区
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全世界仅有四大块黑土区,分别是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阿根廷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
中国东北平原被誉为"北大仓",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因黑土层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东北黑土区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中国玉米、粳稻等商品粮主要供应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02
农业气象灾害
今年8月下旬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先后遭受“巴威”、“美莎克、”“海神”三场台风叠加侵袭,多地出现大风、暴雨天气,部分地区持续阴雨,造成玉米倒伏弯折,田间出现积水。玉米茎秆高大,易受大风暴雨等外力作用发生倒伏,从而影响产量、籽粒品质及机械收获。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已进入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产量基本定形,但持续阴雨、田间积水、倒伏茎折等灾情容易导致病害加重发生、籽粒脱水变慢、果穗霉变发芽、收获难度加大,造成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
03
玉米倒伏遥感监测
现代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民靠天吃饭的情况,但是有些天灾并不能靠现代科技手段来避免,例如冰雹、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
基于多源多光谱卫星数据,对东北地区台风过境前后卫星影像进行标准化预处理,依据玉米播种及生长规律制定分类策略,提取东北地区农作物空间分布及植被指数。
在农作种植面积分布数据和植被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地面调查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玉米倒伏识别模型,最终利用计算机智能算法进行自动提取,得到东北地区的玉米倒伏空间分布数据。从东北地区玉米倒伏面积遥感监测结果看,东北地区玉米倒伏较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西南部和吉林中部,辽宁省未遭受台风严重影响。其中,黑龙江省玉米倒伏主要分布在五大连池市、北安市、克东县、拜泉县、海伦市;吉林省玉米倒伏主要分布在德惠市、公主岭市、铁西区、朝阳区、宽城区。
根据农业部门实地踏察的情况发现,台风对粮食产量形成的影响有限:一是作物长势基础较好,当前玉米果穗已进入蜡熟期,成熟度达到90%以上,已经具备抢收条件;二是玉米折断率较低、果穗着地比例不高,能够保持通风和散墒。
04
灾后恢复生产
为科学应对台风灾害及次生灾害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茗禾科技(数据禾)根据卫星遥感监测结果,可以给受灾区域的农业生产者提供专业的应对灾害的信息支持和决策服务,尽量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为加快抗灾救灾和促进恢复生产,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东北地区台风灾后玉米恢复生产技术意见:
二、分类管理促恢复。
三、强化监测控病虫。
四、预防早霜促早熟。
五、改进机具抢收获。
六、及时脱水防霉变。
05
总 结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由于受超强台风的影响,对当地秋粮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相关地区也在加大救灾力度、灾后恢复生产,最大可能的弥补灾害损失。从秋粮总的情况来看,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灾害状况,秋粮实现丰收的可能性较大的,这样对于全年的粮食生产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注:黑龙江、辽宁、吉林省农作空间分布数据、黑龙江、吉林省玉米倒伏分布数据等由“数据禾”制作并发布。文章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