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海洋日|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 面对红树林退化和面积减少的威胁,数据禾倡议——留住“海上森林”,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红树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浅滩上的稀有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北纬25°~南纬25°之间。虽称“红树”,但它并非红色,本是绿色,有些名字只因人类可从其富含丹宁的树皮中提炼红色染料。人们通常说的红树林则指的是红树及其生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全球红树植物现有72种,2015年时统计的总面积约相当于我国山东省大小。我国红树林面积约相当于全球总面积的1.7%~2.3%,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港澳台的海岸线上,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建有不同级别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30个,全国红树林保护区面积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72.71%,远远超过全世界25%的平均水平。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红树林湿地面积为34472.14公顷,其中有林面积25311.8公顷,比2001年有林地增加了14.92%,成为世界上极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截止2019年我国共有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6个,分别是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岛-福田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数据禾(databox.store)根据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草原林业局等部委发布的相关文件资料,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每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进行数字化,得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数据。
(1)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保护区总面积2360hm2,为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东南沿海优质水产种质资源。
(2)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呈带状散式分布在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沿海滩涂上,是我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属森林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包括红树林资源、邻近滩涂、水面和栖息于林内的野生动物。
(3)广东内伶仃岛-福田自然保护区
位于珠江口内伶仃洋东侧,处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之间,总面积约554公顷,最高峰尖峰山海拔340.9米。保护区由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两个区域组成,其中,福田红树林区域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4)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地处广西合浦县东南部沙田半岛的东西两侧,由该岛东侧和西侧的海域、陆域及全部滩涂组成,面积8000公顷,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类型为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
(5)广西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和东兴市境内,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000公顷,属海洋和海岸生态类型,以红树林、海草床、滨海过渡带植物生态系统及其相关资源为主,是一个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6)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地处海南省东北部,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绵延海岸线总长28公里,是中国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线之一。因陆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湾,泻湖滩面缓平,红树林就分布在整个海岸浅滩上。保护区内的红树林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且具有世界地质奇观的“海底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