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划定条件及分类分级系统,明确了自然保护地分类条件与分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自然保护地的设立、规划、建设与管理。
收藏
点赞
摘要:《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工作方案》,明确了以一张底图、一项规范、一套系统、一个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造林绿化落地上图技术体系。
摘要:根据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以及湿地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现状,密切衔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关部门牵头编制了《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
摘要:麻栗坡、马关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30年)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对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红树林生态修复的科学化水平,我们组织编制了《红树林生态修复手册》。现将该手册印发给你们,请在组织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时参考执行。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公园监测的体系构建、内容指标、分析评价等要求,明确了监测程序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修复、利用与管理活动及成效的监测和评价。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的原则、依据、精度、程序、外业测量、内业成果分析整理、报告编写、立标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公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公园的勘界、立标工作,其他级别自然保护地可参照使用。
摘要:为充分发挥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请严格依据《规划》实施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范围与分区、游憩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实施建设和监督管理。
摘要:为了规范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促进全民共享优质生态资源和当地社区经济发展,非常有必要制定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认证标准。本文件规定了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认证应遵循的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102个三级指标。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数据来源、评估指标体系、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公式。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 本标准不适用于林地自身价值。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公园准入条件、认定指标、调查评价和命名规则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公园设立评价与管理。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总体评估流程、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综合评价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沼泽、河流、近海与海岸湿地和人工湿地。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评估原则、评估内容及数据来源、评价指标及其分级赋值方法、保护价值指数计算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陆域自然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
摘要:《规划纲要》提出了“十四五”林草事业发展的12个主要目标,其中有2项约束性指标,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10项预期性指标,包括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18%,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亿亩等。
摘要:惠州好招楼市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9-2023)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红树林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红树林的生态监测工作。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荒漠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公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荒漠生态系统主要生态服务评估工作。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红树林湿地健康的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范围内红树林湿地的健康评价。
摘要: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规范由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于2019年发布。
摘要:为了保护湿地,恢复和修复退化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定位、原则、程序、目标、内容、生态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文件组成等要求,明确了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和分区的指标与方法,提出了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社区发展、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体系等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公园年度考核和阶段评价的周期、内容、指标等要求,明确了年度考核和阶段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工作、公共服务及保护管理成效的考核评价。
摘要:《规划》对国土绿化、森林城市建设、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及湿地资源保护、林业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推进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全省各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为2018—2027年,前期为2018—2022年,后期为2023—2027年,展望到2030年。
摘要:加强全国乡村护林(草)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乡村护林(草)网络,规范乡村护林(草)员管理工作,保障乡村护林(草)员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乡村护林(草)员在保护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实现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植被等资源(以下简称“林草资源”)管护网格化、全覆盖。
摘要:全国热带雨林保护规划(2016-2020年)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原则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摘要: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4-2023)